建筑結構抗震的構造要求,首先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抗震設防
建筑抗震設防是指房屋進行抗震設計和采用抗震措施來達到抗震效果,抗震設防的依據是抗震設防烈度。
1.抗震設防的基本思想,我國抗震設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則是三個水準點,簡單的說就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2.建筑抗震設防分類,其根據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乙、丙、丁四個抗震設防類別。
3.抗震結構的概念設計,它是根據地震災害和工程經驗所形成的基本設計原則和設計思想進行建筑和結構總體布置并確定細部構造的過程。
二、抗震構造措施
1.多層砌體房屋的抗震構造措施,這種結構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能力,抵抗地震能力差,震害表明,在強烈地震作用下,多層砌體房屋的破壞部位主要。是長身,樓蓋本身的破壞較輕,因此采取如下措施:
1).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減少墻身的破壞。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
2).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與構造柱連接起來,增強了房屋的整體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
3).加強墻體的連接,樓板和梁應有足夠的支撐長度和可靠連接。
4).加強樓梯間的整體性能。
2.框架結構的抗震構造措施,震害中,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頂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內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因此,必須把框架設計成延性框架,遵守強柱,強節點、強錨固,避免短柱,加強角柱,框架沿高度不易突變,避免出現薄弱層,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徑等原則。
3.設置必要的防震縫。

|